(新春见闻)“反向过年”的台湾同胞:“我来大陆走亲戚”

中新社北京2月19日电 题:“反向过年”的反向过年台湾同胞:“我来大陆走亲戚”
作者 张杨彬 林世雄
这个春节假期,两岸航线迎来客流高峰。新春
除了回台过年的见闻行程火热,还有一些“反向过年”的湾同台胞在春节“登陆”走亲访友,顺便游玩一番。陆走假期结束,亲戚多位台胞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表示,反向过年亲人相见,新春老友重逢,见闻这个春节,湾同有团聚的陆走美好也寓意新的启程。
纪慧莲:团圆的亲戚感觉特别亲
56岁的纪慧莲春节假期来到哥哥生活的广东,这不是反向过年她第一次来大陆,却是新春第一次在这儿过年。
“上次来还是见闻十几年前。”纪慧莲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东莞、汕尾等地的变化。在亲人陪伴下,纪慧莲游览了广东几个城市,品尝当地美食,“尤其是汕尾夜市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夜市就能吃遍大陆各地美食,太满足啦。”
这趟旅程,纪慧莲也悉心挑选了不少特色伴手礼,“不但有大陆名酒、小吃点心,更有不少台湾朋友求购的麻辣火锅底料,行李几乎要塞不下。”
纪慧莲说,粤台两地风俗相近,在广东也能听到熟悉的闽南语,过年氛围更是十足。准备年夜饭时,一家人仍保留了台湾习俗。“芥菜在台湾叫长年菜,寓意健康长寿;萝卜台湾叫菜头,意为新年图个好彩头。”纪慧莲说,虽是简单家常菜,平淡却也暖心,与亲人在大陆团圆,感觉特别亲。
施季萱:家人一起在哪儿都是年
姜母鸭、台式卤白菜、锅包肉、拔丝地瓜......这些“南北荟萃”的菜式,是来自彰化的施季萱这个春节在苏州吃到的年夜饭。因为女儿和儿子都留在大陆过年,她也决定来此团圆。
“不管在大陆还是台湾,我觉得亲人在一起才是过年。”施季萱在台湾从事电商行业,以茶叶销售为主。她女儿和儿子则在江苏负责大陆地区的业务。
除夕当天,一家人在苏州相聚,“一位东北朋友准备了六道菜品,我儿子也准备了六道台湾风味”,施季萱向记者分享了年夜饭的制作过程。
春节假期,她与孩子们前往天津向年近耄耋的干妈拜年,顺便在鼓楼观看了灯会、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我干妈是天津人,她们一家去台湾旅游时,我们一见如故,聊得十分开心”,说起这段缘分,施季萱觉得很奇妙。
春节假期,施季萱一家到天津观赏鼓楼迎春灯会。(受访者供图)
施季萱说,自十年前首次到大陆,她就一直往返两岸,但前三年因疫情影响未能成行,与孩子们见面的次数也屈指可数。“过去一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终于可以来大陆了”,施季萱许下新年愿望: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陈瞿舟:余生想把大陆走一遍
大年初七,陈瞿舟带着母亲、妻子、儿子、儿媳等一行,登上返程飞机,结束了为期半月的上海之旅。年至花甲的他,在春节假期“拖家带口”过了个“沪味新年”。
陈瞿舟的妹妹已移居上海二十多年,此次来沪,兄妹相见分外亲近。“白天我们在上海逛逛,晚上就回妹妹家吃饭,一家子十几口人难得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很热闹。”
除夕夜,陈瞿舟特意将年夜饭选在一家台湾餐馆。“在大陆过年,繁琐的规矩少了,但传统的仪式感不能少,除夕给小辈红包,为老人守岁,是在哪里过年都必需的。”
这不是陈瞿舟在大陆过的第一个春节。十几年前回乡祭祖时,他曾在浙江衢州过年,“彼时年味更浓,也许是回到故土的缘故。”他说,自己名中“瞿舟”正是祖籍“衢州”谐音,长辈取名时希望他念祖敬祖,勿忘来处。
陈瞿舟向记者对比了2007年全家赴衢州祭祖时与本次春节之旅的两张照片。他感慨,如今父亲已驾鹤,老母耄耋,曾经的垂髫稚子也长大成年,时间飞逝,更应珍惜当下的幸福。
2007年春节期间,陈瞿舟全家回浙江衢州祭祖,一家人在全旺镇老宅外合影。(受访者供图)
陈瞿舟的退休生活温馨平静,却有一个不小的心愿——余生把大陆走一遍。“大陆沿海的省份我几乎都已经去过,草原、雪山是接下来的目标。新年伊始,我也要规划下一次出行了。”(完)
相关文章
- 香港大公网6日发表朱穗怡的评论文章说,台湾艺人刘畊宏和王心凌在大陆重新翻红,究其根源,除了因为台湾演艺圈曾风光一时、人才辈出外,还在于大陆有足够大的、充满活力的市场,而且大陆社交媒体传播力惊人,一旦迅2025-05-11
- 一碗胡辣汤一份思乡情● 陈文其河南商丘)胡辣汤海峡网1月2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叶晓菲/文 陈巧思/图)厦门某工地,在高空作业塔吊上干活,冷风顺着脖子灌。一到严冬,河南商丘人陈文其就开始算回家日2025-05-11
- 海峡网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 记者孙春燕/文 常海军/图)如今,动动手指就有外卖送上门的生活,早已是不少“懒人”的标配,餐饮商家也因此收获了更多的客流。可是,近日以来,外卖平台佣金2025-05-11
31日起厦门7条道路先行提速 具体限速值以道路实际限速标志为准
提速方案。黄劲超 制图海峡网讯 (海西晨报记者 陈小斌 通讯员 娇轩) 昨日,记者从厦门交警获悉,1月31日0时起,成功大道、仙岳路、环岛干道、海沧大桥、杏林大桥、集美大桥、翔安隧道7条道路限速值将再2025-05-11- 中新社沈阳5月11日电 题:当台湾人遇上“东北腔”:距离虽远,心却很近中新社记者 韩宏 杨程晨“现在我们的儿女都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在辽宁沈阳生活25年的台湾人江俊亿笑说,东北人的热情、东北话的幽2025-05-11
- 海峡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陈泥 通讯员 林伟武 王宁) 2018年厦门的消费投诉情况是怎样的?哪类消费投诉是热点?哪些单位被投诉最多?昨日,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18年厦门消费投诉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去2025-05-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