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流浪大师”遭围观,厦门市民怎么看?
原标题:上海“流浪大师”遭围观,流浪大师厦门市民怎么看?上海 海峡网4月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毅彬 实习生 王策 范诗慧)近日,上海一个衣衫褴褛、观厦蓬头垢面的门市民“流浪大师”火了,与他邋遢的流浪大师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他“满腹经纶”的国学和不凡的谈吐。“大师”并非真正的遭围乞丐,因提倡“垃圾分类”每天捡拾废品,观厦带上书卷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门市民“流浪”。 网友们拍下与他交谈的流浪大师视频后,“沈大师”成了“网红”,上海许多网友不远万里来上海找他。遭围 有网友认为“不为名与利所动的观厦大师值得尊敬”,沈先生却解释:“只是门市民文学爱好者,不能跟真正的大师相提并论。”那么,一个流浪汉能否称之为“大师”?那么多人千里迢迢来与“大师”相见,究竟抱着何种目的?对此导报记者走上街头,听听厦门市民怎么说。 他是被捧成了大师 章先生:他成了“网红”是因为他的特殊境遇,表面和内在形成鲜明对比。很多人见他是因为出于钦佩,但是更多人是好奇,博眼球。我认为,他的学问和风骨是值得尊敬的,但是被称作“大师”就是炒作了。 赵女士:他从未自封为大师,只是说过自己爱读书。至于一个人该怎么生活,是见仁见智的,能活好自己已经是比绝大多数人都精彩。 陈先生:他被尊敬是因为即使在流浪依然没有停止学习,他对国学的见解也是许多人比不上的。他的文人傲骨和理念够我喊他一声“大师”了,但和真正的大师还是有区别的。 “围观”是抱有目的的 黄先生:更多人是抱着“赚流量”的目的围观,一些人为了谋利将他炒作为“大师”,有的是为商业目的,有的是随波逐流。 朱女士:现在的人能像他一样潜下心来读书的太少了,把他吹捧成“大师”,反衬出自己的无知,也是为了增加饭后的谈资,纯属凑热闹。 柳先生:一些人真不是出于崇拜,而是利用了他的“网红特质”,以此追热点来赚取利益。 心理学家 这是“网红效应” 对此,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陈师娟女士认为,这是一种“网红效应”,而这,正是短视频、自媒体的生存基础。这也折射出一种盲目制造热点、追捧热点的社会心态。 围观“沈大师”,如果是因为从心底出于钦佩,是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不少知识的。“沈大师”聊古文,聊人生,他自己说得特别透彻,“不是我学问多大,是你们自身造成的,你们书读得少”。 为啥读书少?比起刷抖音看直播,阅读所带来的愉悦,是缓慢的,是回味深远的。而“快餐式”消费,也是当下一些人浮躁社会心态的体现。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福彩2.2亿大奖引质疑?民政部通报
- 厦门西堤南路被旅游大巴占道停放 市民和司机期盼对策
- 厦门11岁小将发挥出色 帆船世锦赛夺4.2级世界亚军
- 本周小心阵雨“偷袭” 未来几天厦门最低气温在26℃左右
- 是寻衅滋事,还是恶作剧?警方回应女老师遭网课爆破后死亡案
- 高一新生三年后参加新高考 总分750文理不分科
- 女子携12.6公斤猪肉制品进境 厦门海关当场查获
- 9月3日起,厦门715路公交车临时截短至宋洋站始发
- 福建厦门一公司污水处理池空间发生闪爆事件,致3死3伤
- 厦门同安首座“S形”桥建成尚未命名 面向社会征集“美名”
- 两房东因矛盾紧锁要道大门 附近居民翻墙回家
- 厦门岛内三校周边路段采取改善措施 车辆怎么走有变化
-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将于5月15日辞去总理一职
- 地下车库因故障堵车导致车主多交费 管理方将退多收的费用
- 厦门无人驾驶“阿波龙”月底投用 昨日迎来首批体验者
- 厦门中秋博饼文化节本周六盛大开幕 “斗阵”订党报博饼欢乐多
- 郑州暴雨夜有路灯漏电,有市民涉水时倒地
- 国庆节火车票周日开售 中秋假期武汉至厦门车票已基本售罄
- 厦门上古街停车楼:停车楼出故障 车子出不来
- 厦门湖里区祥店路:人人诚实千家暖 行行守信万代春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