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中华五千年文化应该被更多人了解”

“中华五千年文化应该被更多人了解”

2025-05-12 03:55:31 [热搜] 来源:江南快线要览

  暮春时节的中华闽南师范大学,凤凰木新绿初绽。千年在教学楼传出的文化一阵悠扬歌仔戏唱腔中,记者见到了正在指导学生的应该李姿莹老师。这位来自台湾高雄的被更“80后”获评今年的“福建省三八红旗手”,从台湾博士生到漳州媳妇,多人从戏曲爱好者到文化桥梁搭建者,中华李姿莹用“登陆”7年的千年光阴诠释了“缘分牵引,跨海筑梦”的文化故事。

  深情奔赴

  “站在闽南,应该纵横古今,被更心怀一衣带水的多人同胞情;站在闽南,创造奇迹,中华眼中朗朗乾坤天地心……”2024年元旦,千年这首由李姿莹献礼闽南师范大学建校65周年的文化原创歌曲《芳华》发布,饱含了李姿莹对学校的深情,更唱出了她这些年在漳州的人生感悟。

  “我第一次来闽南就来到了闽南师范大学。我跟我先生认识在这里,我的工作在这里,我的学生在这里,我们的家就挨着学校,每天从窗棂都可以跟学校道早晚安。”在悠悠的回忆中,李姿莹有些出神,时间似乎也倒转回缘分的开端。

  出生于台湾高雄,祖籍是福建闽南地区,李姿莹从小就浸润在闽南文化里。她回忆,小时候她就喜欢听歌仔戏,最开心的事就是遇上节日庆典,附近庙宇有剧团搭台唱戏,她就会在台前占据最好的位置。

  在台读博时,李姿莹主攻方向是闽南文化中的戏曲研究。从普通戏迷变成专业研究者,李姿莹一边和老师同学跟着各个剧团做田野调查,一边学习歌仔戏的基本功和剧本创作。“我在台湾学习时写的歌仔戏剧本,就曾两度获得文艺创作奖。”李姿莹说。

  李姿莹明白自己热爱的闽南文化和歌仔戏“根”都在大陆。2013年,正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李姿莹来到闽南师范大学,参加两岸学子闽南文化研习营,漳州给她的亲切感让她感觉“回家了”。“漳州的景色、习俗,甚至连空气的味道、太阳下山的时间都和台湾很像。”而更让李姿莹没想到的是,在这次活动中担任研习营导游的漳州诏安小伙徐雁飞如今成了她的丈夫。

  短短几天的相识,跨越海峡的相知,两颗同样热爱闽南传统文化的心最终紧紧贴在了一起。2018年9月,从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的李姿莹追随爱情的脚步来到闽南师范大学任文学院助理教授,教授民间文学、闽南民俗、戏曲研习等课程。次年,她与徐雁飞步入婚姻的殿堂。

  文化传承

  近日,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网站上挂出一则喜报——我院教师李姿莹的《迁台记忆歌仔戏:两岸林声百年情》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当下,李姿莹正在创作剧本,将台湾雾峰林家的迁台史实搬上舞台。

  为什么选择说雾峰林家的故事?李姿莹再次用“缘分”二字来解释。2021年,已在闽南师范大学任教三年的李姿莹应邀录制“四百年闽台讲你知”视频节目,讲述的正是雾峰林家的故事。翌年,李姿莹参与漳州涉台文物研究,“恰巧,雾峰林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块”。

  2023年底,漳州平和县在雾峰林家的祖籍地埔坪村启动迁台记忆馆建设。李姿莹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同为台青的项目负责人李志章,两人在探讨“怎么为迁台记忆馆建设做更多事情”时,产生了用歌仔戏来展现这段历史的想法。“我打算通过不同世代的雾峰林家代表人物的故事,展现林家人迁居台湾、抵御外敌入侵以及回到大陆寻根的历史。”李姿莹介绍。

  这并不是李姿莹在“登陆”后第一次创作剧本,实际上,她除了在文学院进行授课之外,还担起了学校戏曲协会的歌仔戏指导老师的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原来仅有9个人的社团慢慢扩充到60人的规模。她陪着学生们从身段、演唱等基本功练起,还带着其中20多名骨干成员创作了新剧本《开漳圣王传奇》。

  “这些孩子来自天南海北,有的甚至不会说闽南话,但是对于歌仔戏的热爱,让他们坚持了下来。”李姿莹说,为了能让这出新戏登上更大的舞台,她一对一地教,精进唱腔、调整动作、讲解情感,几乎每天都要练到下半夜。看着学生忍着小腿瘀青的疼痛,还在坚持一遍遍练习踢花枪的动作,李姿莹直言她的付出是值得的。

  2021年5月,李姿莹带着这帮学生把戏唱到了东南花都,剧本、演员、服装、道具、乐器演奏、场务等全部自理,4天8场演下来,收获颇丰。“这是我们社团第一次登台表演,也是第一次面对观众,看着舞台上的学生们,我真的感觉他们都在发光。”李姿莹说,这段经历会影响他们一生,当他们从闽南师范大学的学生成为老师的时候,会将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人,“我想这就是传承的意义”。

  对话青春

  “有同学问我,如果穿越到古代,我们能不能应用强大的历史知识在古代称霸呢?”

  在李姿莹的视频号“三文愈老师”作品中,“穿越指南系列”颇受欢迎,播放量、点赞量、转发量都很不错。虽是用年轻人喜欢的网络语言开场,但是其内核传播的其实是各种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和古人怎么约时间?”中,李姿莹就和大家科普了“一盏茶”“一炷香”的时间概念。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好有趣”“期待更多作品”。

  从写剧本到录制,李姿莹都亲力亲为,在本就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仍然挤出时间坚持创作视频号内容。“传统需要和青春对话。”李姿莹说,用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传播传统文化才能事半功倍,“无论哪个话题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都有可能燃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中华五千年文化应该被更多人了解”。而另一方面,李姿莹期待通过个人IP的打造,回答“这些年,你到底在做什么”的问题。“大学老师、歌仔戏剧作家、作曲家、媒体人……我的多重身份让好多人都很困惑。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跨界文化传播者,从闽南文化到中华文化,只要有利于文化传播的工作,我都愿意做。这个视频号的创作能很好地将这些身份统一起来。”

  除了用心经营视频号外,李姿莹今年想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在田野调查中,我发现漳州有太多宝藏乡村没有被挖掘。我希望通过文创IP的打造,为这些乡村的发展添一把火。”李姿莹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她就与华安县高车乡合作乡村振兴项目。今年1月,她为高车乡创作的歌曲《高车恰恰》完成了,闽南语与普通话搭配的歌曲将高车乡的美食美景、乡村故事一一展现。“下一步,我和伙伴们还会通过举办活动、开发文创产品向游客推介高车乡。”

  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李姿莹的人生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2024年6月,她受邀参加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并发言。今年又荣获了“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称号。“这些荣誉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我将带着这份热爱和使命,继续用我微小的力量助力中华文化跨越山海,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李姿莹说。

(责任编辑:百科)

推荐文章
  • 好评中国|春日列车载动“花经济”,文明出行共绘山河新卷

    好评中国|春日列车载动“花经济”,文明出行共绘山河新卷 □韩万里清明将至,春意盎然。短途游的浪潮随高铁飞驰与百花盛放奔涌而来,“赏花专列”串联起诗意的山河画卷,“花经济”绽放出乡村振兴的活力,而文明出行的理念则在人潮与花海的碰撞中愈发清晰。这场以春为名的文 ...[详细]
  • 清明小长假天气基本晴好

    清明小长假天气基本晴好         近几天,虽然风力较大,但和煦的阳光还是让一些不畏春寒的鲜花陆续绽放,给港城日照增添了明媚气息。据日照市气象部门预报,清明三天小长假期间,天气依然会保持相似的情形,除了4月2日会有小阵雨 ...[详细]
  • 清明小长假北京方向票源充足日照

    清明小长假北京方向票源充足日照     本报讯(记者 秦钊) 清明小长假即将到来,日照火车站也迎来了售票小高峰。3月31日下午,记者了解到,车站所有车次中最为紧张的是日照至烟台的K8272次列车,4月6日之前的车票已全部售完,只有少 ...[详细]
  • “66年才找到英烈墓地”后续——

    “66年才找到英烈墓地”后续——     3月31日,晨刊以头版头条报道了《66年才找到英烈墓地》的新闻,烈士丁立文长眠于沈阳66年,家人直到清明前夕才得到这一确切消息。丁立文的事迹感动了不少市民,许多热心读者纷纷拨打本报热线询问详情 ...[详细]
  • 湖北“千岗迎台青”:提供实习就业岗位4572个

    湖北“千岗迎台青”:提供实习就业岗位4572个 中新社武汉12月18日电 (马芙蓉 余国燕)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暨“千岗迎台青”专场招聘活动18日在武汉举行,来自湖北、安徽、福建、河南、浙江、江西等地178家企事业单位,线上线下提供实习就业岗位 ...[详细]
  • 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重温入党誓词

    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重温入党誓词     清明节前夕,市委党校第十七期中青班的59名学员,到市烈士陵园举行“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抗日烈士纪念塔前,师生们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寄托哀思。学员们还参观了日照革命史纪 ...[详细]
  • 市交警直属大队联合多部门“联调速裁”创新“牵手”服务品牌

    市交警直属大队联合多部门“联调速裁”创新“牵手”服务品牌 本报记者 迟锐 通讯员 张文忠  2011年度,交警直属大队扎实开展“小警务”和社会管理创新活动,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将为民服务的行为制度化、形象化、规范化,形成了赋 ...[详细]
  • 日照35项公益文化项目获推介

    日照35项公益文化项目获推介     本报讯记者 刘江雪)3月30日,日照市2012年公益文化项目社会推介新闻发布会召开,6大类35个公益文化项目面向社会进行了集中推介。副市长杨留星出席新闻发布会并讲话。    记者从推介会上了解 ...[详细]
  • 民进党为何容不得台胞定居大陆(日月谈)

    民进党为何容不得台胞定居大陆(日月谈) 台湾陆委会近日称,台湾民众在大陆取得定居证,就是拿到大陆户籍,将丧失台湾身份。台胞领取定居证与在大陆设籍本质上是两回事,民进党当局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再拿证件做文章,很显然又是在政治操弄。台胞来大陆,常 ...[详细]
  • 购房退税7000多元,千万别信!

    购房退税7000多元,千万别信!   本报讯(记者 蒋月阳) 3月26日,记者从市房管局获悉,近来经常会接到市民咨询“购房退税”的电话,但日照目前却暂时没有出台任何购房退税政策。“一上午能接十几通电话,都是询问购房退税的。”市房管局工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