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发现牦牛适应青藏高原环境的分子遗传新机制
在氧气稀薄的国学青藏高原,牦牛为何能不知疲倦地奔跑?现牦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牛适研究团队通过解析牦牛基因组,发现一种牦牛特有的应青原环肺内皮细胞类群,可能对牦牛适应缺氧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藏高传新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境的机制
牦牛是分遗维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与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物种,以耐高寒、国学抗缺氧而闻名。现牦受参考基因组不完整等因素制约,牛适目前牦牛适应性相关分子遗传机制的应青原环研究进展缓慢。
据了解,藏高传新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境的机制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分遗通过运用二代、国学三代测序技术等手段,分别构建了野牦牛和家牦牛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再结合普通牛数据,系统分析大片段结构变异在牦牛基因组的分布特征。
研究人员发现,牦牛及黄牛肺脏中内皮细胞群表达含结构变异的差异基因最多。通过比较牦牛与普通牛的基因组,研究人员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基因片段。这些差异指向了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能够帮助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在研究牦牛肺部单个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水平时,研究人员偶然发现血管内膜中的一种全新细胞类群,这种遍布牦牛肺部的细胞可能会使牦牛的血管更有韧性。同时牦牛的肺组织中存在较多的弹性纤维,能够增强肺的收缩能力,有利于牦牛适应高寒缺氧的环境。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其恩表示,这项研究为系统开展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对分析动物适应高海拔和缺氧引发人体相关疾病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民政)
-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18日上午,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庄严肃穆,巨大的台历形石碑上布满“弹孔”,时间定格在1931年9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锋 王蓓蓓)8月27日,从市贸促会传来好消息,在韩国仁川广域市举办的“2009韩国仁川世界城市庆典”大型博览活动上,日照代表团以“青岛日照携手、共赢同城时代”为主题,利用“青岛馆”场地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美莹) “窗口”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文化局行政审批窗口及时更新观念,找准工作定位,从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接近群众,立足全市文化产业,力推窗口工作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李刚业) 2009年9月9日,因为寓意“长长久久”,再次成为港城新人们追捧的好日子。昨天一大早,就有不少新人成双成对地在婚姻登记处排队登记。昨天上午,当记者来到东港区婚姻登记处时,前来登记 ...[详细]
-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日前发表声明说,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因手段,可以增强小鼠心肌细胞的分裂和再生能力,使其心脏“变年轻”,从而提高小鼠日后心脏抗击损伤的能力。这项已发表在英国《自然·心血管研究》期刊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蓓蓓) 9月8日,记者从市交警东港大队获悉,从9月1日起至10月31日,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整治摩托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遏制摩托车违法行为的上升势头,确保辖区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蓓蓓) 9月5日,全球首艘按照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油船和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CSR)建造的50000吨级散货船“浙海521”轮顺利靠泊日照港西7泊位。 据了解,“浙海521”轮广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张传满)近日,在市档案馆举行的“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地级日照市建立20周年成就展”吸引了社会各界6000多人次前来参观,收到留言近200条,充分发挥了档案馆的展示教育功能,成为我市展 ...[详细]
-
又一国企领导与女子“牵手”被街拍?中铁三局:纯属虚假,已报案
严正声明2023年6月10日,在多个网络平台上,个别网民无中生有,借热点事件对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郝刚进行恶意中伤、造谣诽谤,不仅对个人的人格权益造成危害,也对企业的名誉和生产经营工作造 ...[详细]
-
是什么支撑了天津、唐山、廊坊发展数据呈几何倍增? ——— 项目; 项目又缘何向这些区域集中? ——— 先行先试,试出来的好机制好政策。 有人把滨海新区比喻为“北方的浦东”。对此,2006年天津人不敢想 ...[详细]